尊龙凯时 尊龙娱乐 尊龙体育

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5年工作总AG尊龙凯时- 尊龙凯时官方网站- APP下载结和2016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5-10-07 22:58:15  浏览:

  尊龙凯时官网,尊龙凯时,AG尊龙凯时,尊龙娱乐,尊龙体育,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尊龙凯时体育,尊龙凯时平台,ag尊龙,尊龙平台,尊龙,尊龙官网,尊龙登录入口,尊龙官方网站,尊龙app下载,尊龙凯时APP

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5年工作总AG尊龙凯时- 尊龙凯时官方网站- 尊龙凯时APP下载结和2016年工作要点

  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教育、财政、卫生、食药等多部门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扎实工作,我省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进展顺利,运行平稳,成效显著,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赞誉。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2012年3月,我省在保定、张家口、承德三市的22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截止2015年12月,我省已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数为2320所,其中小学2091所,初中229所;共惠及学生528362人,其中小学生393891人,初中134471人;我省享受国家营养餐范围的农村学生中,其中:寄宿学生数为214691人,享受“一补”学生数为54233人。

  此外,我省张家口市在国家试点范围以外实施了“蛋奶工程”,即为非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以及试点县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生每天提供一盒学生奶和一个熟鸡蛋。2015年,张家口市“蛋奶工程”共涵盖学校137所,惠及学生4.7万人,共支出资金2294万元。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保障营养改善计划顺利推进,我省成立了由主管省长任组长,12个有关厅局领导为成员的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由教育厅刘教民厅长兼任。同时,我省要求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将营养改善计划落到实处。目前,22个试点县都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全部由县级政府主要负责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在县教育局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具体工作。

  (二)强化管理,完善制度。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我们先后印发了《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关于完善供餐模式的通知》、《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厨房建设基本要求》、《关于进一步提升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通知》等管理性文件,对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模式、资金管理、食品采购、食品安全、食堂建设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明确了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厨房选址、建设布局、设施设备等基本建设要求。为加强资金管理,下发了《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的意见》,充分发挥我省已全部建立县级教育集中支付分中心的管理优势,大力推进“校财局管”,将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全部纳入支付中心集中管理,分账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

  (三)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营养计划顺利实施。根据国家要求,从2014年11月起,营养餐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每生每天4元。除动用以前年度专项资金结余外,2015年已拨付资金42826万元,预拨2016年资金37256万元。同时,自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各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为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我省在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厅会同省财政厅积极调整支出结构,从2014年开始,省级财政每年安排7000万元,在足额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定额(小学生均685元,初中855元)的基础上,对22个集中连片特困县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100元,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再提高100元。至此,部分学校公用经费最高可达到小学生均885元、初中1055元,着力解决学校运转困难问题。

  (四)加快食堂建设,改进供餐模式。近年来,为解决试点县供餐模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我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学校食堂建设步伐,大力推行食堂供餐模式,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午餐或早餐。同时,加强食堂建设项目管理,强化工程质量监督,加快工程进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11-2013年,全省22个国家试点县规划食堂建设项目1932个,建筑总面积62万平米,总投资9.98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4.92亿元,省级资金2.31亿元,市县资金2.75亿元。截止2015年12月底,22个试点县食堂建设项目已完工1842个,正在建设项目71个,完成建设面积59万平方米,开工率达到99%,完工率达到95%。截止目前,我省实行食堂供餐学校662所,占营养改善计划学校总数的30%;实行课间加餐形式学校1623所,占学校总数的70%。实行食堂供餐的学校有981所,企业供餐的学校有1339所,分别占学校总数的比例为42.3%和57.7%。

  (五)严格程序,规范采购行为。我省要求各试点县对牛奶、鸡蛋、火腿肠等大宗商品供餐企业或食品供货商必须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招标采购工作的通知》,对招标采购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各试点县根据当地物产情况和学校供餐内容,科学选择采购品种和数量,公开招标确定大宗食材供货企业,实现“统招、统购、统配、统送”,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成本;肉、禽、蔬菜等新鲜食材鼓励在本地采购。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材生产基地、供应基地,逐步实现“自产自用”或“农校对接”,稳定供货渠道,确保食品安全。张家口市以“市”为单位通过政府集中招标,确定全国最知名的乳制品企业伊利、蒙牛、完达山集团等为全市试点县学生奶指定供应企业,并会同质检、卫生等部门对学生奶营养成分与中标企业进行了详细的合同约定。

  (六)多措并举,确保食品安全。试点县都制定了食品安全有关规章制度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与各学校签订了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目标责任书,供应商和县教育局签订了营养餐质量保证书。学校设立了专职营养餐食品验收检验员,严把食品质量关,对配送的食品查验相关许可证、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动物产品检疫证明等材料。建立食品及原料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登记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防止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健康安全。有关学校还建立了校级领导陪餐制度,严把质量和安全关口,始终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七)精心组织,强化监督。针对2015年秋季国家督导组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专门就严格资金核算方式深入到保定市、张家口市等市县进行实地调研,现已初步形成《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核算管理的通知》,目前正在与省财政厅协商会签中。今年9月,召开了全省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调度会,对营养改善计划食堂建设和学校供餐情况进行重点调度。认真做好营养改善计划双月报表、实名制学生信息上报工作,每两个月对营养改善计划有关情况进行通报;建立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督举报制度。试点学校全部建立了由学生、家长、教师、村(社区)代表等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参与当地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模式确定、食品采购、食堂管理等工作,保证了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顺利实施。

  (八)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为提高营养改善计划营养与食品安全管理水平,9月22日,我厅组织开展新食品安全法和学校食堂管理专题培训。围绕新食品安全法和学校食堂管理,邀请省食药监局餐饮食品监管处负责做了专题报告。各市和各试点县也对相关对中小学校长、食堂负责人、从业人员、供餐企业人员以及食品供货商进行了新《食品安全法》专题培训。同时,利用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向社会全面、准确、深入宣传和解读营养改善计划相关政策。各学校还通过校会、家长会、公开公示栏等形式,对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营养改善计划的全面宣传。每个学校都设立了营养改善计划公开公示栏,对国家政策、供餐标准、供餐内容、营养食谱、食品价格、经费账目、应急预案等进行了公开公示。

  (一)学校公用经费紧张。为全力做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各学校使用公用经费安装了安防储存设施设备,购置了大量食堂设备和加工分餐工具等,学校的临时人员工资、水电煤气等费用大幅增加。虽然我省提高了部分公用标准,但鉴于我省财力非常困难,难以维持长期投入,势必造成学校公用经费的严重不足。建议国家制定出台营养改善计划地区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

  (二)有关管理人员短缺。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需要验收、储存、加工、分餐、管理等各个环节的专门管理人员,目前此项工作全部由学校教师和工勤人员兼任,造成现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增加。为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增加编制或者允许学校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雇佣必要的食堂工作人员,并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开支雇佣人员费用,以利于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

  (一)确保“资金和食品”两个安全。在资金管理方面,进一步健全制度,统筹组织监督检查,严守资金安全“高压线”,对发现的挤占挪用、虚报套取资金等严重问题,要进行严肃问责。在食品安全方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落实食品采购、贮存、加工、供应等各个环节符合食品安全规定,保证体检、消毒、留样、陪餐、公示、应急处置等制度有效执行。

  (二)进一步加快食堂建设进度。我们将督促有关市县要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倒排工期,强力推进工程进度。同时,尽快为竣工食堂配齐设施设备和从业人员,让学校食堂及时投入使用,尽早发挥效益。督促各市县对实行食堂供餐比例的学校低于50%的试点县进行逐一分析,拿出具体措施、办法,进一步提高实行食堂供餐学校比例。

  (三)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将“资金和食品”两个安全,食堂建设、食堂供餐比例等内容列入全省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重点,加强督导检查力度,采取不定期、不打招呼等形式对全省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各地切实责任意识,强化工作落实,切实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打造成民生工程、放心工程、阳光工程。